“水是生命之源、生产之要、生态之基”。国家发展与水紧密相关,城市发展亦如是。“半城山色半城湖”的惠州,母亲河东江之水蜿蜒流淌,润泽子民,这座有着千年历史的文明城市,因水而兴,生生不息。
建成后的潼湖水厂首期工程全景。
开展“供水服务进社区、进农村”活动。
水厂设备检修。
建设中的潼湖水厂首期工程。
“一户一表”改造后的小区。
▲2017年12月,X199线汝湖至仍图段供水管道施工。
▲检修安防系统确保水厂安全。
1962年,从桥西水厂(惠州市供水有限公司的前身)诞生的那一刻起,惠州供水就以铿锵的步伐,拉开了公司发展的序幕。1988年,惠州设地级市,惠州供水乘势跨越,经过几代供水人的艰苦创业、奋发拼搏、无私奉献,惠州供水由小到大,由弱到强,谱写了一曲波澜壮阔的水之赞歌。
五十六载激情岁月,五十六载光辉篇章。目前,惠州供水已铺设DN100以上供水主管道1200多公里,服务范围扩展至惠城区(中心区)和仲恺高新区,供水范围东起平潭、西到潼湖、北起汤泉、南至永湖,方圆370多平方公里,肩负着惠城区、仲恺高新区及周边乡镇150多万人口的生活及经济建设用水重任,在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。
艰苦奋斗
三十载跨越发展保供水
1987年以前,市区日供水能力仅为6万吨,由于管径小、供水量不足,市区部分区域如下角、南坛等用水还是很困难。由于产能有限,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用水需求,供用水矛盾日益突出,增建新的自来水厂迫在眉睫。1988年,桥东水厂二期4万吨/日工程建成投产,至此,市区供水能力增加至10万吨/日。
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前期,惠州大力引进外资,迎来第一次“黄金发展期”,实现了工业起飞。外商入驻最基本的要求是“三通一平”(即水通、路通、电通和场地平整)。市供水公司抓住时机,办实业、打基础、铺管道,大力发展供水事业。1993年,建设完成18万吨/日的河南岸水厂;1994年,又扩建桥东水厂三期4万吨/日工程。至此,惠州供水的供水能力达32万吨/日,供水规模跻身中型企业行列。
1994年,惠州供水开始建设江北水厂,首期和二期工程分别于1999年和2008年竣工投产。2008年,惠州供水的日供水能力达到70万吨/日,供水规模跻身大型一类企业行列。
2010年,随着行政区划的调整,仲恺高新区迎来了“二次创业”的重大发展机遇。为保障仲恺高新区供水的需求,加快建设南部水厂迫在眉睫。2014年7月,总投资6.13亿元、首期供水能力20万吨/日的潼湖水厂建成投产,包括潼湖在内的市区南部用水问题得以有效解决。至此,惠州供水的供水能力达到90万吨/日。
从1987年以前的6万吨,增加到2008年的70万吨,再到2018年的90万吨,惠州供水的日供水能力在30年间增长了15倍。超前于城市的发展步伐,为惠州市“南进北拓,东西延伸”的城市规划提供了有力的供水保障。